实在撑不住了,到最后也只好队医抬着担架过来,把球员送到场边去进行治疗。要是恢复过来就能重新上场,恢复不过来,还有拉伤等情况,那就只好下场。
不过有一点还是对的,就是国内的比赛强度以及球员的高对抗能力节奏没有五大联赛那么强,抽筋的密度可能会较大一些。
比赛强度这东西很玄妙,人的比赛节奏还有状态需要稳定在同等频率,适应了肌肉就不会受伤。但如果一松一紧,比赛强度跟不上,经常脱节,人的肌肉可能就会绷不住。
打个比方,一名球员星期三踢了一场强度很低的友谊赛,没有逼抢,对抗性很低,都在散步;到了星期天,忽然间就跟欧洲强队踢,高强度快节奏去比赛,短短三天后就要踢这么繁重的赛事。
那这种情况人就很容易抽筋了。
比赛强度需要跟上,跟不上或者状态无法延续,就很容易受伤。
这就像平时不锻炼的人,从不做俯卧撑的,忽然间你叫他做200个俯卧撑,到晚上就有可能会抽筋,没有规律的强度比赛就会导致出问题。
有时候强度忽然过低或者过高都不行,不利于运动员状态的保持。
最好的还是紧跟比赛强度,适应这种节奏。平时踢球需要把控好强度的状态,要是强度低了,赛后还得增加点训练,比如力量训练,让肌肉继续适应高强度的模式,这么一来下面的比赛就不会抽筋。
训练强度和比赛强度保持一致,这样也能避免受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