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近期迎来了又一轮的风波,而这次的争议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今,CBA的整体水平与欧美顶级联赛的差距显而易见,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球员的竞技能力上,裁判的判罚水平同样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种判罚差距在国内外比赛中也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在中国男篮的国际赛场表现上更是尤为突出。以U19男篮为例,我们竟遭遇了五连败,唯一的胜利是在面对亚洲排名较低的约旦队时才有所斩获。与欧美强队的较量中,我们的结果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也正因如此,郭士强不得不再次带领中国男篮进行封闭式训练,目标是通过打好亚洲杯,争取晋级四强,以提升CBA联赛的关注度和人气。然而,CBA联赛中的频繁摔跤与打架场面,难免让人质疑:这是为何?
回顾上个赛季,赛场上的争议判罚层出不穷。多场关键比赛,裁判的吹罚被批评为过于零碎,比赛节奏被频繁打乱,比赛时长甚至突破了两个半小时,极大地影响了观众的观赛体验。球迷们纷纷呼吁中国篮协,应该邀请更多国际篮联的职业裁判来执法CBA比赛。比如,在上赛季的半决赛中,一些外籍裁判的判罚准确度达到了100%,这更让人质疑本土裁判的水平。与此同时,为了维护教练员的权威,CBA公司还决定取消败方主帅的赛后采访,这无疑进一步激化了球迷的不满情绪。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让人感到裁判和管理层仿佛把公众的声音当作耳边风,直接将球迷的意见打压下去。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性格直率的投资人,在赛后不满情绪爆发,直接冲进裁判休息室与裁判发生冲突。从这点来看,裁判在CBA联赛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了影响比赛走向的重要因素。球迷们的愤怒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赛场上的主角本该是球员,而非裁判。
然而,球迷最为关注的,还是CBA联赛为何成为了“摔跤”与“打架”的代名词。曾几何时,CBA自信满满,甚至一度被视为世界第二大篮球联赛,但如今的现实却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CBA联赛中频繁出现过激的对抗动作。不仅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肘击、拉拽、垫脚和抱摔等不规范行为,甚至一些球员的“绝学”——如“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等等,已经让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甚至在某些赛季,张辉的一记“亢龙有悔”直接导致了深圳队的小外援梅肯赛季报销,给联赛和球员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展开全文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暴力行为,CBA联赛中还有许多暗藏的“阴招”和“损招”,让不少球员因此遭遇不必要的伤病,这种状况甚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竞技状态,造成了长期的竞技能力下滑。林书豪曾形容CBA联赛为一场“拳击比赛”,这无疑是在强调联赛中超出控制的对抗和冲突。尤其是最近,许钟豪在亚冠比赛中让黎巴嫩主力后卫阿拉基遭遇骨折,而杨瀚森则在采访中表示,CBA的比赛“非常文明”,不过这种所谓的“文明”似乎更多是在言辞上的“有礼貌”,而实际上却是在赛场上大打“超标”的对抗。
这种对抗风格的偏差,已经让不少球迷开始质疑CBA联赛的未来。尤其是在前几个赛季,网络上出现了诸如“垫脚大队”和“违体大队”等讽刺性的词汇,这不仅是对个别球队的批评,也是对CBA整体乱象的讽刺。与NBA联赛的强对抗相比,NBA在防守动作的控制上要更加规范和精细。而CBA联赛,似乎总是愿意以“胜利至上”的名义,容忍甚至鼓励一些过于激烈的动作,以至于有多名球员因此遭遇了赛季报销的惨痛经历。
这种情况的持续下去,无疑会对中国男篮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小的影响。毕竟,伤病频发、球员状态不稳定,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国家队的成绩。如今,关于杨瀚森能否参加亚洲杯的消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球迷们纷纷表示,若继续让杨瀚森在CBA联赛中拼搏,不仅仅是对他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更可能对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CBA联赛的问题不仅仅是裁判判罚、对抗激烈等表面问题,更在于联赛体系和管理层的深层次矛盾。中国篮协是否能及时采取措施,整顿现有的乱象,已成为整个联赛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