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浪花里,他们是最耀眼的星辰
在南京奥体中心的泳池边,每天清晨5点半都会准时出现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却在入水的瞬间化作灵活的飞鱼——这就是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的日常训练场景。
"水是我唯一的翅膀",失去双臂的队员张明(化名)用肩膀夹着毛巾擦拭水珠时笑着说,"在水里,我和健全人没有区别。"
◇ 破茧成蝶的蜕变之路
这支由25名队员组成的特殊队伍,年龄跨度从14岁到38岁不等。教练李国强介绍,队员们每周要完成18次水上训练和6次陆上体能课,训练量丝毫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 视力障碍选手需要依靠教练的声呐提示判断转身时机
- 下肢残疾运动员要专门练习"无腿蝶泳"的独特技巧
- 脑瘫队员每天要多花1小时进行水中平衡训练
◇ 奖牌背后的温度故事
去年全国残运会上,江苏队包揽了7金4银。但更动人的是赛场外的细节:独臂姑娘王芳(化名)每次比赛前,都会用牙齿和左手配合着把泳帽戴正;全盲选手刘伟(化名)的领奖台上,永远放着导盲犬"阿布"的玩具。


眼下,队伍正在备战2025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泳池边的倒计时牌显示"还剩428天",但教练组更在意的是队员们每天的进步:"我们不要同情分,要凭真本事让国歌响起"。
——本文采写自江苏省残疾人游泳训练基地实地探访